六大名著为什么只剩四部

常识时间:2023-02-25阅读:43

六大名著为什么只剩四部

最佳回答

基本常识

基本常识

推荐于:2023-02-25

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,唐诗宋词是两颗璀璨的明珠。唐朝是诗的时代,宋朝是歌的时代。李白、杜甫、苏轼、辛弃疾也是一代名人。

QQ截图20230225110828.png

  在明清时期,虽然诗歌仍然是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,但在这一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现象是小说。现在四个著名的名字也出生在这一时期。

  《水浒传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四部小说《西游记》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。

  自成书数百年以来,这四部小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,书中描绘的人物更加熟悉,被誉为“四大古典名著”,成为文学史上的四座纪念碑。

 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四大名著的说法是在上世纪80年代流传下来的。

  在此之前,原本有六大名著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不同时代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六大名著逐渐成为四大名著。

  那么,从六个名字中被淘汰的两个是哪两个呢?说起来,被淘汰的两部电影也是众所周知的,分别是《儒林外史》和《聊斋志异》。

  《儒林外史》是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,属于长篇小说,作者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。

  现在著名的《范进中举》取自这本书。很多人可能会想,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吴敬梓,为什么在晚年写了一部讽刺的小说《儒林外史》。

  这可能与吴敬梓自己的经历有很大关系。

  吴敬梓出生在书香门第。在他的祖父和曾祖父中,吴家曾经有六个进士,其中一个是榜眼和一个探花。

  然而,在吴敬梓的父亲一代,吴家开始陷入家庭道路。后来,父亲去世后,吴敬梓因为不善于治理生计而浪费了所有的财产。

  此后,吴敬梓不仅生活落魄,科举之路也极不顺利。

  吴敬梓在康熙61年就考上了秀才,但后来因为性格高傲,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败。后来,他参加科举考试时,被嘲笑为“文章好人怪”。

  吴敬梓一怒之下远离家乡,失去了家庭的帮助,生活中只能靠朋友的帮助和卖文写字为生。

  后来,安徽巡抚赵国林曾推荐他到北京参加庭审,但因为他对科举充满失望,所以拒绝了巡抚成年人的美丽。

 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,教会了人们生活的真谛。

  晚年,吴敬梓回忆起自己参加科举的亲身经历和听到的各种经历,开始反思科举制度的弊端。

  他讨厌学习知识不好的士子,但他热衷于名利,对八股文和科举制度深感失望。

  于是,他把自己的思想写成了一本《儒林外史》。借助范进这样的人物形象,他批评了流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。

  志怪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东晋干宝写的《搜神记》。

  虽然《聊斋志异》成书较晚,但却是志怪小说中的经典之作,其文学成就远不如其他人。

  与以往的怪物小说不同,《聊斋志异》的主要特点与《儒林外史》相同,在于讽刺二字,用鬼狐的故事讽刺当下的不公。

  蒲松龄在科举道路上的命运,也与吴敬梓非常相似,多次被开除考场,一生与仕途无缘。

  吴敬梓的《儒林外史》讽刺科举意义太强,但在科举制度消失的时代,这已经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,所以自然会从六个名字中被淘汰。

  《聊斋志异》自成书以来,虽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,但至今仍被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。

  然而,由于这本书主要讲述鬼狐的故事,大多数现代人不相信怪物,《聊斋志异》也被从六个名字中淘汰出来。

  这样,原来的六大名著就变成了四大名著。


上一篇:痔疮出血怎么办

下一篇:股票分红除权后是不是相当于没赚钱